隋炀帝出行路线特点
更多限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小程序
隋炀帝杨广第一次下江南就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?
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,隋炀帝倾全国之力,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,南至杭州的大运河。运河途经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四省,贯通了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以及钱塘江五大水系,全长约1794千米,其价值堪与万里长城媲美。
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开凿过运河。一位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。另一位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。
在以前开凿运河的基础上,杨迪放眼全国,主持开凿了一条通往北方京杭的大运河。这条运河贯穿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四省,流经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。其总长约1794公里,价值堪比长城。
隋炀帝杨广即位后,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,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地运到北方来,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,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: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城,叫东都;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。
关于隋炀帝游江南
1、【答案】: 歇后语:陏炀帝游江南———自坐龙舟人拉纤。历史故事:《隋唐演义》第40回描写:荒淫奢侈的隋帝杨文广,为了游幸扬州,开凿大运河,乘龙舟,带宫妃,浩浩荡荡,南下扬州。
2、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极大的消磨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力量,成功达到了他试图消磨关陇集团军事力量的目的。但是光是消磨军事力量还不行,还需要打压关陇集团的政治力量,而三下江南就是隋炀帝寻找打压关陇集团政治力量的机会。
3、隋炀帝杨广即位后,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,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地运到北方来,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,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: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城,叫东都;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。
4、唐朝平定江南后,于贞观五年(631年),以帝礼改葬于雷塘(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,南距吴公台10里)。 隋炀帝陵,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,现为省级文保单位,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。
5、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,江南各地发生反叛。隋文帝派杨素等人镇压造反,之后决定任命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,统领江淮四十四州。杨广能够成为统辖一方的大诸侯,倒不是隋文帝对他有多偏爱,在这点上隋文帝对几个儿子是一视同仁的。
6、隋炀帝作为历史上最能折腾的皇帝之一,在国家内部处处爆发起义的情况下,他选择了逃避。当时隋炀帝力排众议,放弃了长安与洛阳,选择南下到了江都,他也没有想到,自己会死在这里。
杨广当年大修运河的目的是什么,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?
1、由此可见这位帝王修建大运河的主要目的,是想要满足军事粮草的运输和南北地区的控制,当然或许也不乏一点点小私心的游玩。
2、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,就是“为了加强南北交通,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”。不可否认,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。
3、杨广修建大运河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,以此巩固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。杨广曾经当过扬州总管,因此,东南地区对杨广也有特殊意义,绝不允许东南地区乱起来。其次,汉族政权的南迁使得南方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。
4、另一方面,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,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,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,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也为唐朝前期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。
5、建造隋朝大运河的目的:1 政治目的,每位帝王在世的时候都希望拥有一些象征性强的功绩,一方面是为了打仗或者统治更加稳固,还有一方面打造自己千古明君的形象。2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,并于606年迁都洛阳。
隋炀帝出巡路线的主要特点?
伴随着巡游,到处建筑宫殿每次出巡,宫人、侍卫和各色随从人员多达十万人,沿路供需都由所经地方承办。这笔费用最后都落在人民的头上。
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、急功近利,太想建立伟业了。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,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主要是兵役太重。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,损伤国体。
(3)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,三下江都,奢侈浪费,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。(4)采用严刑酷法,凡是反抗朝廷者,不问缘由,皆斩。
简单地说,隋炀帝乘龙船游江都提现了他极其奢侈的帝王生活。为满足一己私欲,不顾百姓死活,征用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,民不聊生,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,激化社会矛盾。
隋炀帝在南北统一后,有点飘飘然的感觉,每年都要出巡,曾三游扬州,两巡塞北,一游河右,三至涿郡等。每次出巡都广征徭役赋税、大造宫殿。弄得民不聊生,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。
隋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一条运河,大运河或许只是导火线。